血液制品产业链


血液制品产业链


        我国血液制品生产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企业数量较多,虽然行业整体格局弱于发达国家,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监管制度。


        血液制品是将血液中不同的蛋白组分分离后制备的各种产品,按照功能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

        血液制品核心原材料是原料血浆,因此血液制品制造的上游行业主要是单采血浆站的原料血浆供应。上游对血液制品制造的影响非常大:血浆供应规模直接决定血液制品企业的生产规模;原料血浆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和血液制品企业的长期发展;原料血浆价格变化直接影响血液制品原材料采购成本的高低。



      单采血浆站收集完成血浆后,由血液制品制造企业负责生产血液制品。产品经过批签发后,直接销往药品经营企业(经销商)和医疗机构等下游终端。因此,血液制品制造的下游包括血液制品流通业和终端。


       由于血液制品行业供不应求,因此生产企业具有很大的话语权,对流通企业的医院渠道覆盖能力、履约能力、资金实力和服务能力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血液制品流通企业面对着销售终端,主要是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药店等。其中,医院在购销两端具有较大的话语权,是血液制品销售的最主要渠道;药店、基层医疗机构等销售终端数量多、区域分散,单体消化量小,所占份额较小。



关闭 | 浏览( 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