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致死率高达100%,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2007年以来我国狂犬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发病率持续降低,2019年我国狂犬病发病病例共276 例,比2009年降低87%,但当年依然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数排名第四。我国所有省份均报告过人狂犬病病例,近年来主要分布在气温较高、皮肤裸露较多的南部地区。并且狂犬病病发至死亡极快,在没有重症监护的情况下,一般从发病到死亡最多不会超过2周,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早在2012年印发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规划强调2020年全国达到控制狂犬病的标准。
狂犬病具有其极高的致死率和快速的死亡过程,是由于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经性,病毒最初进入伤口时不进入血液循环而是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侵入外周神经系统向中枢神经系统移行。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增殖后再扩散到其他神经节和感觉突触。肌肉繁殖到周围神经感染,再到中枢神经移行的感染机制造成了狂犬病具有潜伏期,并且期间无任何症状。人体被传染源动物咬伤的程度和部位不同,其发病时间也不同,病毒数量越多、毒力越强、侵入部位神经越丰富、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越短,人间狂犬病潜伏期从5天到数年不等。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狂犬病高发地区
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实现动物免疫,几乎已消除病例,印度、中国、非洲、东南亚等地区需求更高,根据WHO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狂犬病发病数量仅次于印度,按每十万人发病数来看,非洲赤道地区国家发病率更高。